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幼兒教育一直是牽動人心的熱點話題,10月23日上午,省政協召開月度專題協商會,圍繞“加強幼教隊伍建設”建言獻策。
制定專屬于幼兒教師的職稱評定;堅持“專編專用”,改變“有編不補”;優先錄取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會上,7位委員、專家及家長代表發言,為幼教發展貢獻“金點子”。
【省政協委員,池州市政協主席張夏林】
堅持“專編專用”,改變“有編不補”
“我省幼教隊伍建設還存在學前教育經費多元投入機制不健全,幼教隊伍數量不足、結構不優、水平不高等突出問題。”張夏林委員建議,盡快調查摸底全省幼兒人數、公辦幼兒園教職工數量等情況,落實公辦園教職工編制標準,加大公辦園教師核編力度,并納入機構編制管理。
同時,建立公辦園教師編制補充機制,堅持“專編專用”,有效改變“有編不補”、長期使用代課教師,以及占用中小學編制招聘幼兒教師等現象,嚴格按生師15∶1比例要求,通過公開招聘、內部調配、中小學富余教師轉崗、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補足配齊幼兒園教職工。
【省政協委員,安徽師范大學黨委書記胡朝榮】
適度擴增幼兒教師培養規模
“據測算,我省幼兒園保教人員數量缺口達10萬人。”幼兒教師供給數量不足與質量不高,難以滿足我省學前教育普及優質發展的需要。胡朝榮委員建議適度擴增幼兒教師培養規模,加大本科層次人才培養力度,支持籌建若干所本科層次的幼兒師范學院,“支持本科師范院校獨立或與幼兒師范專科學校聯合舉辦專升本學前教育專業。依托地方師范院校,實施定向公費培養,精準為鄉村幼兒園培養優秀教師。”
【省政協委員、民建滁州市委主委陸曉華】
對幼兒教育工作者進行專門表彰
“近年來,幼教隊伍建設雖然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幼教隊伍的社會認同感和職業歸屬感普遍不強。”陸曉華委員認為,加強幼教隊伍建設,首要的是增強職業認同。陸曉華建議,設立“幼教杰出奉獻獎”、“最美幼師”等獎項,利用教師節舉辦慶祝表彰活動,對幼兒教育工作者進行專門表彰,增強社會認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從事幼教職業。
【省政協委員、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徐鳳梅】
制定專屬于幼兒教師的職稱評定
“良好的福利待遇是幼兒教師經濟穩定的基礎,教師穩定了,頻繁離職的現象也就沒有了。”徐鳳梅委員建議通過立法,建立健全幼兒教師待遇的保障機制,“落實等同于公務員的工資和待遇,采取公辦民辦、城鄉教師同崗同酬,人員經費以獎代補等形式,明確幼兒教師與中小學教師享有同等的社會地位。”
徐鳳梅還建議,改變幼兒教師職稱評定沿用小學教師職稱系列,針對幼兒教師的發展特點,制定專屬于幼兒教師的職稱評定,給予充足的評定名額。
【省政協委員,池州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教授蔡荷芳】
建立“園對園”對口幫扶體系
“建立長期的‘園對園’對口支援幫扶體系,委派公辦園優秀教師到民辦園支教;鼓勵民辦園教師深入示范園,全程觀摩、體驗常態保教活動。”蔡荷芳委員建議,加強民辦園教師職后培訓力度,重視園本研訓和市縣培訓的結合,園本研訓可定期開展園內教師集體備課、聽評課等互動性研訓活動;市縣培訓要注意分層、分類,內容應契合教師發展的個性需求實現菜單式培訓,經費由政府和幼兒園按比例共同承擔。
【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系主任孫誠】
優先錄取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
作為專家代表,孫誠提出了由于幼兒園教師收入低,學前教育專業在生源上從以往的“掐尖”向“托底”轉變;學生95%都是女生,幼兒園教師隊伍性別單一化狀況難以改變等現象。
孫誠建議,完善考試招生制度,保證幼兒教師教育生源質量,“首先,國家從招生政策上可以優先錄取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鼓勵更多優秀的學生選擇學前教育專業。其次,院校在學前教育專業招考環節缺少相應的職業適應性測試(面試)等要求,建議制定定向招生和公費資助制度。再者,建立針對農村地區幼兒教師專項培養機制,進一步擴大當前免費師范生規模和范圍。”
【合肥市紅纓時代幼兒園幼兒家長楊妍】
以更專業的能力引導孩子成長向上
“現在大部分幼兒園的基礎設施建設都非常好,設計得也很漂亮。在硬件水平相當的基礎上,家長更關注的是老師,畢竟老師的一言一行,在潛意識里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幼兒家長代表楊妍說,孩子能否習慣幼兒園生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老師的喜愛程度,“希望自己孩子的老師們都能有過硬的業務素質,不僅僅是停留在傳統的唱歌跳舞方面,而是對幼兒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知識均有所了解,能以更專業的能力來引導孩子們向上成長。”(記者 彭旖旎 許夢宇)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