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農事漸起。從江南到皖北,春耕生產漸次鋪陳,人勤春早的畫卷徐徐展開。省委召開農村工作會議,分析安徽“三農”形勢,部署今年全省“三農”工作任務,對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高質高效的農業強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過去一年,省委、省政府切實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位置,鄉村振興工作全面推進,糧食產量再創新高,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鄉村產業蓬勃發展,農民收入較快增長,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開局有力,農村改革穩步推進,農業強省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全省“三農”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全省各地各部門要準確把握“三農”工作新的歷史方位,錨定建設農業強省目標,學好用活“千萬工程”經驗,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把重農強農興農富農的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鄉村振興各項政策,最終要靠農村基層黨組織來落實。必須進一步強化大抓基層、抓實基層的鮮明導向,緊緊扭住農村基層黨建這個“牛鼻子”,全面加強鄉鎮黨委和村級黨組織建設,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務群眾工作,切實抓好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做好為鄉村兩級減負工作,以高質量黨建引領農村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
糧食安全是頭等大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重大任務。加快建設“千億斤江淮糧倉”,既藏糧于“地”,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水利建設;又藏糧于“技”,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毫不放松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各項工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產業興百業興。堅持產業興農,種養一塊抓、糧肉一塊抓、頭尾一塊抓,做強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做大新產業新業態,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大糧倉、大肉庫、大廚房”,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強化農民增收舉措,引導農民參與產業發展,為他們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業機會,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大力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加快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推進我省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號工程”。聚焦“千”與“萬”一起抓、“點”與“面”相統籌,狠抓各項政策舉措落地見效,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持續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推動“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分止爭”,以德治“春風化雨”,持續深化平安鄉村建設,確保農村穩定安寧、和諧有序。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最大動力仍然是改革。繼續弘揚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扎實做好二輪延包工作,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工作,依靠深化改革破解發展難題、增強鄉村活力。
一年之計在于春。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上來,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強化要素保障,加強作風建設,匯聚起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大合力,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譜寫更加壯麗的安徽篇章作出“三農”更大貢獻。(安徽日報評論員)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