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山東省德州市紀委監委派駐第十一紀檢監察組干部羅丹格外忙。自今年該組牽頭成立德州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監督工作專班以來,聚焦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農業節水灌溉、作物種植結構優化調整等方面情況開展駐點監督,成為羅丹和同事們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
“到今年底,全國將預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我們的監督工作也進入關鍵階段。”在此前一次走訪中,羅丹從村民處了解到,因部分企業亂排亂放,德州市陵城區重要灌溉水源——李家塔河于集鄉境內河段污染嚴重,涉及8個村莊,覆蓋耕地面積5400多畝,直接導致投資680余萬元建設的20多處泵站、水閘等高標準農田項目設施長期閑置。
2天內沿河行進30公里調查核實,及時向相關部門移交問題線索,跟蹤督導確保限時完成整改……監督工作專班打出了一套“組合拳”,推動李家塔河水質明顯改善,村民灌溉用水問題得到解決。
“村里的設施正常運轉起來了,大家的種糧積極性更高了。”于集鄉小于集村村民于大爺說。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近年來,山東率先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整縣推進,2021年創建整縣推進示范縣16個、2022年創建11個。該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足職能職責,通過實地監督、查閱資料、約談提醒等方式持續傳導壓力,推動相關部門落實主體責任、扛牢監管責任。
“新一輪機構改革以來,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職能統一整合到農業農村部門,權限集中、資金量大面廣,更需警惕責任風險和廉政風險。”山東省紀委監委駐省農業農村廳紀檢監察組干部呂健介紹,山東健全“統一領導、統一制度、統一平臺、統一監管”的風險防控長效機制,省農業農村廳成立“一把手”任組長的農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內部監督平臺,在全省推行縣鄉村三級管護責任人制度,共落實縣級管護責任人5228人次、鄉級9410人次、村級27700人次,基本實現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全覆蓋。駐省農業農村廳紀檢監察組建立專項監督工作臺賬,每月進行調度更新,并深入駐在部門職能處室、基層一線開展調研,透過具體業務工作發現和糾治責任、紀律、作風方面的問題。
呂健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山東連續部署開展高標準農田運行管護排查整改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拉網式排查整改工作,將前期規劃、實施過程、工程質量、建后管護、合規廉政等5方面20個問題類型納入排查整改范圍,全省共完成5200多個高標準農田項目、36萬余眼農田灌溉機井排查工作,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當前,山東省全年665萬畝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正加速推進。”山東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督促扛穩扛牢農業大省責任,緊盯重點項目、重點任務,聚焦職能部門責任落實,扎實開展專項監督,以高質量監督助推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規范、廉潔、高效開展。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左翰嫡)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