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場景創新”為引擎,驅動科產深度融合——
安徽經驗亮相國新辦吹風會
無人機劃過長空,無人車穿梭園中——在合肥駱崗公園,未來科技已悄然融入日常。這背后,是安徽以“場景創新”為引擎,驅動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的戰略。11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加快場景培育和開放推動新場景大規模應用有關情況,安徽的探索經驗成為關注焦點。合新聞記者對此馬上就訪。
“四個注重”走出場景創新安徽路徑
制度創新先行,安徽在全國較早出臺了構建全省應用場景一體化大市場行動方案,建立了省級場景創新聯席會議制度,在合肥成立了全國首個城市場景創新促進中心,建立了機會、能力、案例“三張清單”工作機制,推動了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
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安徽省發展改革委主任陳軍系統闡述了安徽場景創新的“四個注重”思路,為全國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陳軍介紹,在這一過程中,安徽突出“四個注重”:注重以場景培育驅動城市發展、以場景開放促進產業集聚、以場景機會助力技術轉化、以場景應用加快數智賦能。
在具體實踐中,安徽將城市打造成為新技術、新產品“先試先用”的訓練場,如在合肥駱崗公園建立了全球首個覆蓋12.7平方公里的全空間無人體系示范場景,打造無人機表演、無人車快遞配送、無人零售等多種服務,讓人民群眾在休閑娛樂的同時,能夠直接感受到未來科技帶來的新體驗。
在開放場景促進產業集聚方面,安徽圍繞工業、教育、醫療等細分領域,推動企事業單位開展“AI+”場景機會超300項,累計帶動全省研發并應用77個行業大模型。在以場景機會助力技術轉化方面,安徽推動實施量子信息“千家場景”行動,到2027年將落地1000個應用場景,助力量子科技從技術突破邁向規模化產業應用。在場景應用方面,安徽打造智能裝卸、智慧倉儲應用場景,建成了首座長江內河智能化集裝箱堆場,整體作業效率提升了50%。
陳軍透露,安徽將錨定“場景驅動創新、賦能產業升級”的核心目標,聚焦低空經濟、量子信息、人工智能、聚變能源等領域組建場景實驗室,打造一批“超級場景”。
先行一步的場景“試驗田”
作為率先成立全國首個城市場景促進機構的城市,合肥用“場景創新”這一方法論,加速未來科技應用現實。
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被首先提到的“全球首個覆蓋12.7平方公里的全空間無人體系示范場景”,由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合肥)推動建設。該中心執行主任程羽介紹,目前這一場景已實現標準體系、數據中心、運行管控、檢測認證、通信協議、政策法規“六個統一”,破解運營體制、空域規劃、數據安全和場景開放四方面的市場準入障礙,為全國全空間無人體系推廣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這期間,國先中心(合肥)堅持把場景作為重要生產要素,打造“低空+載人”“低空+觀光”“低空+物流”等多個場景應用,開啟低空載人商業化進程。
除此之外,在當前大熱的人形機器人賽道,合肥也以國先中心(合肥)為支撐,打造“公共服務平臺+真實場景應用+產業生態協同”的發展模式,在全國率先謀劃“一中心、五平臺”。
就在今年10月,國先中心(合肥)聯動本土中小學,開放校園場景讓全球首款課堂教學場景的仿生機器人“小安”進行試講,邁出人形機器人真實應用的重要一步。
程羽介紹,結合國家級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平臺的使命和定位,聚焦場景創新,國先中心(合肥)將在無人物流、智能城市和具身智能等領域加快先進技術邊應用邊迭代,真正讓實驗室里的“光”變成制造工廠和千家萬戶的“電”。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